君茂周度观察(2022.04.24)

君茂资本   2022-04-24 本文章338阅读

本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普遍下跌,道指跌1.86%,标普500指数跌2.75%,纳指跌2.55%。美国国债收益率的跃升和鲍威尔鹰派言论抵消了一批强劲企业财报带来的乐观情绪。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也频繁向市场释放出鹰派信号,而日本央行则表态会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下个月可能会有更大幅度加息。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辩论会上表示,“在我看来,加快加息步伐是适当的。我认为,5月份的会议将讨论50个基点的利率。”

投资者的信心在不断下滑。美国银行(“美银”)4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报告显示,预计经济将会恶化的投资者比例创有史以来最高。报告还显示,投资者现在将全球经济衰退视作最大的尾部风险,甚至超过了对俄乌冲突的担忧。

在这种环境下,美股以公用事业为代表的防御性板块受到了资金的关注。据Refinitiv Datastream的数据,公用事业部门的市盈率为预期市盈率的21.9倍,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其5年平均市盈率的18.3倍。

本周A股震荡走低,周三和周四更是加速杀跌,周五依靠大金融为首的权重蓝筹拉升止住跌势。虽然整体市场分化严重,但也出现了不少逆势大涨的股票,不过这些标的板块分布较为散乱。

4月以来,外资主要增配三个方向:其一是金融地产板块,银行与地产分别累计获增持23.1亿元、13.6亿元;其二是基建板块,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分别获增持10.4亿元、10.0亿元和7.4亿元;其三是景气科技板块,电力设备和电子分别获增持33.2亿元、12.9亿元。

此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今年已有逾400家上市公司宣布完成回购或发布回购预案,累计回购股份64.29亿股,总回购金额达566.16亿元,相比上年大幅增加。港股回购规模也创历史新高,港股市场121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额超160亿港元,同比大增160%以上,腾讯控股、小米集团、友邦保险等行业龙头加入回购大军。除上市公司积极回购外,二级市场基金经理也掀起自购潮。截至2022年4月21日,年内已有67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合计自购次数为127次,总金额为20.80亿元,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自购传递信心。

中国4月两个期限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持平,为连续第三个月走稳,这令此前认为本月LPR会下调的“降息派”略感失望。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房地产情况,未来LPR降息的必要性依旧存在

君茂资本观点:本周悲观预期继续笼罩市场,对稳增长政策的预期和政策真实落地的程度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导致市场对经济何时见底没有相对明朗的预期。除此之外,上海疫情何时能够社会面清零以及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社会乱象,使得市场预期持续低迷不振。近期人民币快速贬值,市场担忧国内资金短期集中外流会对股票市场造成系统性冲击,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本周市场的快速回落基本就是在兑现上述几个风险。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下跌幅度较大,很多个股的调整幅度已经达到腰斩甚至膝盖斩的地步。市场中人人都在讨论风险,很多人也开始对今年国家是否还会坚持5.5%的经济增长目标持怀疑态度。应该说市场的悲观情绪完全有理、合逻辑,但是对投资而言,比了解清楚现实情况更重要的是市场对当前的利空或者利好反应了多少、未来的变化大概率是朝向哪个方向。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情的发展是沿着波浪式规律在演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本轮上海疫情的爆发和回落大概率也遵循这样的演变规律,这在防控力度不及中国的西方国家是如此,在防控力度空前的中国更是如此。因此,针对疫情的担忧有道理,但是对市场来说,这些有可能已经兑现了大部分。

图片

图:新冠疫情的演变周期(上图为全球每周新增病例数,下图为全球每周死亡人数)

在经济目标受到严重挑战的特殊时期,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政策可能在酝酿之中,本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会传达出中央针对当前经济和疫情的一些新的调整思路,不排除会发布抗疫期间的特殊稳增长政策,这些对市场而言是值得期待的。

站在当下时点,当人人都在谈论风险的时候,这往往说明风险已经释放了大部分,过度焦虑和防控风险的必要性在下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预料这一困难的局面在何时结束,因此在操作策略上:总体上会保留部分现金比例,为可能到来的黎明储备子弹;对现有的仓位做好资产的合理分配,提高组合的抗风险能力。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