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观点|水与船,宏观与微观

君茂资本   2023-10-12 本文章109阅读
市场观察

过去一个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以下跌为主,我们注意到近来有两个突出的现象:
其一是社会上有煎熬感的人数明显增加,股市下跌带给大众的负面情绪明显上升。但这并不代表经济形势在继续恶化,也不是目前的市场有多惨烈,而是因为投资于A股的投资者人数众多,A股表现不好,感到难受的人数自然会比较多。对于港股和中概股的投资者来说,类似于A股近期的阴跌场面,作为离岸市场的港股和中概股早已经历很多次了,而且远比A股惨烈,所以早就习以为常了。
港股和中概股市场由于缺少本土资金的基本盘,政策呵护的频次、力度以及效果,都比A股市场要弱,所以遇到阶段性逆境,往往容易杀得惨烈,跌透的现象更常发生。当前的港股市场经过了连续4年的杀跌,特别是经历了最近3年的各种罕见重大事件的冲击之后,早已跌到主要看可分红的净现金跟市值的对比,以及股息率是否足够的极端保守定价模式,逻辑和估值方面都已跌透,已无继续杀逻辑、杀估值的风险。
不同于港股和中概股,A股是在岸市场,投资者结构是本土资金主导,资金量充沛、且投资者数量众多,况且跌得多了舆论上的压力会导致监管层出来救市,这导致过去多年A股市场并未经历过如港股和中概股那样极其严峻的考验。过去虽有几次股灾和熊市,但每次下跌还未跌透就出现了救市或形势的好转。目前的A股经过连续阴跌,跟历史水平比肯定是在低位区间,估值并不贵甚至比较便宜,但离跌透仍有一定距离。不过,要指望A股跌透非常难,那需要宏观面再出现异常负面的事件,目前的形势看不到类似的可能性,况且熊市见底也不一定需要跌透。
其二是港股市场的成交量日渐萎缩,已经低到了绝大部分股票一天都没多少成交的地步,在美国的中概股由于有美国本土资金的参与,最近的流动性反而还强于港股,这反映了港股市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经非常低。港股市场最近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和私有化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两个现象都是市场经过了惨烈下跌和资金流出后接近出清的迹象。
总体上,我们仍然认为,港股先于A股跌到极限,也会先于A股触底和见底。如果港股市场得到稳定,A股市场的信心也有望得到提振。之前有重要影响力的财经界权威人士和财经智囊呼吁设立平准基金,并通过先买入港股的方式来救市,我们认为此举会有积极的正面效果。目前监管层也希望通过提振资本市场来提振社会信心的意图,设立平准基金有一定的可能性。
经济和产业政策方面,还在继续放松地产政策,且“认房不认贷”、推出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等措施都是实质性的利好政策,有助于扭转和稳住房地产市场连续下滑的局面。
地缘政治方面,中美高层近期互动较多,处于相对缓和的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氛围仍会维持。
水与船,宏观与微观
这几年宏观政经因素对市场和股价的影响非常大,也让我们对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关系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现实中宏观因素和微观企业因素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在某个具体时间段,宏观或微观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比如过去几年,宏观事件比较多,宏观对市场和个股股价的影响明显增强。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股价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可以用水和船的关系来形容宏观和微观。宏观是水,微观是船,船需要在水中运行,水位涨落(宏观景气度和资金多寡变化)时,船的位置(股票的估值和盈利水平)也会跟着涨落。水流湍急或有惊涛骇浪时,船也会跟着剧烈颠簸。如果水彻底干涸,船也会搁浅,但这种事情一般不会发生。水位涨落或风浪变化往往有周期性,总会遇到平静期以及波峰、波谷,只要船没坏就有到达彼岸的希望。所以,宏观虽然影响很大,但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是看船本身如何,如果船本身状况不好,比如漏水了,那就有沉没的可能,这是要极力避免的。如果船质量很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和快速,那么到达乘客想去的地方是很容易实现的。
这几年宏观上风高浪急,之后水位又回落较大,导致微观上几乎所有的航船都颠簸不止。但其中有一些船本身状况是很好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逆境中还在变得越来越好。如行船渡海一样,我们投研过程中不能不关注水势水位和风浪的影响,因为它们确实影响很大,但更核心的工作还是选择能带我们漂洋过海的好船。两者都很重要,主次关系也很明确。


一键咨询